|
前几天,一位来访者在疑爱答平台上给我留言,她说:“老师,我没有一个必须分手的理由。他没出轨,没家暴,我们甚至不怎么吵架。但我就是觉得,心里那盏灯,好像快要熄灭了。”
这句话,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。
我们总以为,分手需要一个盛大的、戏剧性的仪式。比如一场捉奸在床的狗血剧情,一次撕心裂肺的激烈争吵。但现实往往是安静的,安静得像窗台上的灰尘,一层层堆积,直到遮住所有光。
真正让你想放手的,从来不是那个最终的“重磅炸弹”,而是之前成百上千个“算了”的瞬间。
那个周末的早晨,你兴致勃勃地规划着一天的行程,他却头也不抬地刷着手机,含糊地“嗯”了一声。你满心的热情像被戳破的气球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算了,也没什么。”
那个加班的深夜,你满腹委屈地想和他倾诉,他却回了一句“谁工作不累”。你打了一大段话,又默默删掉,最后回了一个:“算了,你睡吧。”
这些“算了”,是你期待落空后的自我安慰,是沟通无果后的无声放弃。它们轻如鸿毛,单个拿出来,甚至不值一提。但当成千上万个“算了”堆积在一起,就成了压垮骆驼的、一座沉默的大山。
你的内心,就是从这些瞬间开始,慢慢搬家的。
当你的情绪,成了关系里的“违建” 怎么判断这些“算了”的瞬间,已经多到了需要警觉的程度?
我有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:看看你在这段关系里,是更多地在做“加法”,还是在做“减法”。
健康的爱是做加法:你会兴奋地和他分享一个新发现的好餐馆;你会期待周末和他一起看一部新上映的电影;你受了委屈,第一个念头是“找他聊聊,他会给我力量”。这段关系,是你能量的补给站。
消耗的爱是做减法:你有了开心的事,想了想“算了,他可能也没兴趣听”;你遇到了麻烦,第一个念头是“算了,跟他说了也没用,可能还会嫌我烦”;你宁愿和闺蜜、和同事甚至独自一人,也不想和他共度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。这段关系,成了你情绪的耗能窟。
你的身体,比你的心更早知道答案 有时候,我们的心会因为习惯、依赖和不甘心而欺骗自己。但你的身体,永远是最诚实的。
请你诚实地感受一下: 你对他的亲密接触,是渴望,还是抗拒? 当他下意识地想牵你的手或拥抱你时,你的身体是自然而然地迎上去,还是会有一瞬间微不可查的僵硬和后退?
想到要和他共度一个周末,你是感到放松和期待,还是感到一种莫名的疲惫和压力?
你和朋友在一起时笑容满面、神态飞扬,但一回到有他的空间,就不自觉地变得沉默、眉头紧锁?
我们的潜意识,会通过身体发出信号。当你发现,和一个人在一起时,你持续性地的情绪低落、自我怀疑、甚至免疫力下降、频繁生病,请你务必重视这个信号。你的身体正在用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告诉你:这段关系,正在消耗你的生命能量。
离开一段不健康的关系,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惩罚对方,而是为了尊重和拯救自己。这不是自私,这是自爱。
在“疑爱答平台”写下你的感受,答案自在你心
那么,到底什么时候才“应该”分手呢?
很抱歉,我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答案。因为答案不在任何专家手里,只在你的心里。但我可以给你一个找到答案的方法。
当你再次陷入迷茫和纠结时,请不要在脑海里自己和自己打架。试着拿出一张纸,或者在疑爱答平台的私密树洞里,写下两个清单: “我留下了的理由”清单:诚实写下你留在这段关系里的所有原因。比如:“因为我爱他”、“因为我们在一起五年了”、“因为害怕一个人孤独”、“因为担心找不到更好的”……
“我感受不到爱/痛苦的瞬间”清单:不加修饰地、像记录实验数据一样,写下那些让你产生“算了”的瞬间。不用评判,只是记录。
写完之后,不要急着做决定。把它放在一边,过上三天再回来看。
那时候你会清晰地看到,你留下的理由,有多少是出于“爱”与“滋养”,又有多少是出于“恐惧”与“习惯”。而你记录下的那些瞬间,会告诉你最真实的感受。
分手,不是一场爱情的失败。它和牵手一样,只是爱情的一种可能。它只是一段共同路程的结束,你陪他走到了你所能走到的最远处,这已经很了不起了。
所以,请你把注意力从“要不要分手”这个沉重的问题上,稍微移开一点点。问问自己一个更温柔的问题: “抛开所有责任和恐惧,那个最真实、最轻盈的我,究竟值得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?”
倾听那个答案,然后,鼓起勇气,追随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