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付出型人格?
一般付出型人格的人会下意识的觉得:如果我不付出,就没有人会爱我;要得到爱就必须先凭着自己的付出去满足男人的需求;甚至认为别人的需求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。
简单来说就是在相处中,有的人总喜欢盲目的付出,最后却感动了自己,还会认为伴侣是不懂得珍惜这么“好”的自己。
为什么会出现付出型人格?
付出型人格的人,一半是因为原生家庭受到的影响。
很多人在童年时期很大程度上遭受过亲人的冷落、忽视、不在乎等。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缺爱,当生命中突然出现一个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,就会想着通过付出或给予的方式得到更多的爱。
可往往也是因为这一特点,导致成为了一段关系里的“工具人”。
对方一旦有什么需要,都甘心付出所有为对方排忧解难,你是一个好用的“工具”,可却无法让他格外的珍惜。
男人总认为:为自己积极付出的女人是个便利的工具,于是就不会认真去对待这段感情。
到最后很多女人就会说:“我对他这么好,他为什么还要离开我!?”
“工具人”最大的败笔其实是:自己压根就没有察觉到自己是一个“工具人”!
当你喜欢上一个男人时,你一定会想着为他付出多少,他会关注到自己,或者跟自己在一起。我能理解这种想博取对方好感的心理,但同时你也应该思考一个问题,对方是否会回应你的付出?
其实一段关系中最好的状态是,你投资30%,对方也回馈给你30%,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,很多女人对男人的投资是80%-90%,却不见得对方10%的回馈。
也不是说这种情况不可逆转,而是想要改变这种付出型的人格,第一要改变自我的认知。只有先爱自己,才有能力爱他人,不要把讨好变成获取爱的方式,不要把满足对方的需求当作自我肯定的条件。
第二,停止你的过度付出。很多人甘心当个工具人,就是觉得配不起对方,生怕做错些什么因此失去对方,只能选择用对他好的这个方式,好像只有这样,才能得到他似的。一直付出,又一直害怕失去,就只能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当中。
破镜重圆公司创始人康纳说过:“实际上永无止境对人好,往往会让对方潜意识觉得你是带有目的的低价值佣人。”
最后,无论在哪一段关系中,都要学会拒绝,别总为了别人着想,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。
|